秋季來臨,食糖行業開始進入新榨季。從總體來看,目前我國食糖市場處于低迷狀態。業內人士表示,新榨季預計將會出現很多不確定因素,糖價出現大幅波動的概率也很大。對于糖企來說,要加強風險管理意識,通過提升制糖工藝水平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我國的食糖原料主要分為兩種:甜菜和甘蔗。根據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統計,2018年我國食糖產量達到1031萬噸,同比增長11%。其中,甘蔗糖產量916萬噸,占比88.85%,較上年提升0.12個百分點;甜菜糖產量115萬噸,占比11.15%。
但今年7月份以來,持續的光照不足為部分甘蔗產區帶來了不良影響,廣西等地甘蔗缺苗、斷尾等現象較多,預計產量將會下降3%左右,今年甜菜的種植量相比往年也有所下降。另外,印度等產糖國發布的出口補貼政策,以及國內結轉庫存等都將會給國內糖業帶來一定的壓力,產需缺口或將擴大。
業內人士表示,提升糖業整體工藝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將成為解決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甘蔗制糖,要經過蔗汁提取、清凈、蒸發、結晶、分離、干燥等步驟。不難發現,制糖步驟復雜多樣。人工操作不僅效率低,還需要很高的人工成本。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市面上已經出現了
化糖鍋、儲液罐、結晶罐、
離心機、過濾器、振動篩、包裝機等一系列制糖設備,不僅制糖效率比人工高出好幾倍,還能減少人工污染的風險。
此外,還有不少食糖生產企業以及研究機構在加大對制糖工藝的研發創新。據了解,目前我國主要使用傳統化學清凈法(即碳酸法和亞硫酸法)生產蔗糖。但這種方法色澤純度不高,還容易造成二氧化硫超標,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對健康食品的需求。
為了得到更健康的糖產品,中國科學研究院目前研制出一種膜法綠色制糖新技術可用于蔗糖生產。它是利用分離膜的物理篩分作用,實現甘蔗混合汁的除雜、澄清、脫色和濃縮,從而得到純度更高,且不含有害物質的蔗糖。
現今,生產智能化也成為糖業的發展方向之一。智能化生產將生產鏈從傳統的能源驅動轉變為信息驅動,以更的協作方式來進行生產。它能根據生產實際需求進行自動排產,使生產過程更加靈活。
據悉,國內某制糖于去年將整條生產線完成了智能化升級。該生產線引入了大量先進的設備,一袋50公斤產品的裝袋、封口僅需4秒鐘,生產效率達到了極大的提升。生產車間內的設備保持全密封,并由智能系統進行實時監控,保證生產安全。
受經濟發展、氣候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制糖行業的機械化水平要明顯低于其他產糖大國,制糖成本也相對較高。食糖屬于價格相對較低的必需品,成本越高就意味著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越低。對此,制糖企業還需從提高制糖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