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豬市場的穩定受到了極大的社會關注。日前,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銀保監會等部門相繼印發文件,出臺17條政策措施支持生豬生產發展。這些政策的發布將為生豬市場帶來利好,同時也將拉動屠宰設備市場的成長。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利好政策包括了基礎設施建設、延長貸款貼息、擴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大補貼補助、規范養殖用地、科學劃定禁養區、恢復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等,從多方面來保障生豬市場穩定發展。
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我國生豬市場的供給和價格一直處于不穩定狀態。尤其是生豬出欄量的驟減,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屠宰設備市場發展滯緩。如今,這些政策在促進生豬市場發展的同時,也為屠宰設備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我國的
生豬屠宰設備發展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隨著技術的發展,市場上涌現出一系列橋式電鋸、燙豬機、剝皮機、刮毛機等屠宰設備。但隨著生豬產業政策的調整,一些屠宰企業在國外引入了更先進的屠宰設備,國內屠宰設備制造商開始模仿國外的屠宰設備,導致設備創新力度縮小,行業集中度低,缺乏現代化發展模式。
屠宰設備市場想要進一步發展,就需要解決這些行業痛點。首先,設備制造企業要重視屠宰設備的創新研制,根據屠宰市場需求進行調整,不能一味地生產那些低成本、易制造的機械,而應該將目光瞄準高技術含量的設備,促進屠宰設備的創新和升級換代。
其次,企業要注重成套化屠宰設備的開發。據了解,國內屠宰企業的設備一般以下兩種方式進行配置:全套設備進口和局部關鍵設備進口。對于屠宰設備制造商而言,如何能將其轉變為全套設備國產化是發展的關鍵點之一。因此,企業在制造設備時,需要加大對關鍵設備的創新研制,要提高設備的衛生質量和生產精度,提高操作和控制系統的可靠性。
另外,隨著“工業4.0”的到來,屠宰設備市場也不可避免地要向智能化進發。智能化屠宰設備能減少屠宰過程中的人為干預,降低屠宰時人為因素污染的風險。它還能自動收集屠宰過程中的數據,為豬肉提供屠宰過程的信息追溯管控,保障食品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科技部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曾聯合發布《食品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其中明確地提出要重點開發牲畜真空采血、電刺激、隧道式浸燙及連續去毛(羽)、多工位扒皮、胴體劈半、在線檢測,高濕霧化排酸等設備,提高我國屠宰設備市的整體技術水平。
對于屠宰設備市場來說,生豬市場的穩定將會為其帶來良性的發展。屠宰設備企業要想抓住此次機遇,則需要向市場邁進,研究和開發新的屠宰技術,并盡快實現技術成果落地,提高技術水平的同時加強設備質量,以此占領市場先機。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