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結構升級,牛奶在我們日常飲食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過去的消費市場上幾乎被常溫奶占據,隨著消費者對健康、新鮮的要求不斷提高,低溫鮮奶成為市場新秀。雖然我國低溫奶市場已被打開,但市場占有率明顯比不上其他發達國家,這就需要行業在加工工藝和供應鏈端發力,進一步擴大市場空間。
隨著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營養損失低、口感好、新鮮度高的低溫奶市場規模不斷增加。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國內液態奶市場中低溫奶占比分別為15.6%、16.9%和19.2%,呈連年上漲態勢。低溫奶的市場銷售增速也保持在10%以上,一些奶業更是達到了20%。
從數據中不難發現,我國低溫奶市場發展勢頭強勁。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市場天花板還很高。據悉,國內低溫奶與常溫奶的消費比例為3:7,而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則為6:4。尼爾森數據顯示,加拿大、英國、美國、日本的巴氏低溫奶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99%、99.5%、99.7%和93%。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幅員遼闊,低溫奶保質期短,尤其是在冷鏈物流不完善的當下,銷售范圍很難擴大。國內低溫奶行業要想進一步開拓消費市場,還需要從升級巴氏殺菌技術、完善冷鏈物流等方面下手。
巴氏殺菌是低溫奶生產的關鍵技術之一。它能殺死牛奶中含有的致病性細菌,經消毒后只留下部分對人體無害的細菌。生產企業通常用到的巴氏殺菌技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牛奶加熱到62~65℃,保持30分鐘;另一種是將牛奶加熱到75~90℃,保溫15~16s。
牛奶的殺菌溫度越高,時間越長,殺滅細菌的效果就越好,保質期也會相應延長,然而高溫、長時的殺菌會給牛奶品質帶來損害,如何從這其中找到平衡是相關生產企業和設備制造商需要進行創新的關鍵點。
據悉,國內某奶企通過自主創新研發了新一代0.09秒超瞬時殺菌鮮牛奶加工新技術,這項新技術集合了巴氏殺菌技術和超高溫殺菌技術的優點,在保障牛奶品質的前提下殺滅更多的細菌,從而將低溫奶的保質期延長到了19天。
此外,完善冷鏈物流也是擴大國內低溫奶市場的重要途徑之一。據了解,歐美、日本等老牌發達國家的冷鏈流通率幾乎都在85%以上,大部分產品都形成了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而反觀我國,冷鏈流通率僅為19%,運輸鏈亟待優化。
因此,相關企業要時刻關注市場動態,在了解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合理布局,完善從生產到銷售點與點之間的基礎設施,并對相關硬件設備進行升級,加強冷鏈運輸的服務能力,降低牛奶壞包率。同時,還應加強自身的信息化建設,將RFID、GPS、GPRS等信息技術廣泛地應用到冷鏈物流中,提升冷鏈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近年來,我國股民飲奶量大幅攀升,人均飲奶量已從二十年前的不足6公斤提高到36公斤。在牛奶需求不斷增大的消費市場中,富含活性蛋白的低溫奶更是成為消費者的熱捧對象。對此,低溫奶行業還需加快升級巴氏殺菌技術來延長牛奶保質期,同時也要完善冷鏈物流的建設來提高低溫奶的運輸效率。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