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寧)由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大會近日在山東濟南召開。大會以“協同穩進 創新賦能 擴大需求 激發消費”為主題,深入探討了餐飲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和實施路徑。
數據顯示,去年全國餐飲收入52890億元,同比上升20.4%;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3356億元,同比上升20.9%。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表示,隨著生產生活有序恢復,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各地積極開展文旅+美食、夜經濟、展演+美食等促消費活動,推動了餐飲業的快速復蘇,充分體現了餐飲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今年1—2月,全國餐飲收入實現9481億元,呈現出較強復蘇勢頭,餐飲市場依然保持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楊柳指出,當前我國餐飲業呈現數智化加速產業升級、消費者健康飲食需求上升、餐飲消費更加注重“質價比”、跨界合作成為新的增長點、“美食+”促進地方消費等發展趨勢。其中,作為一種創新的產業融合模式,“美食+”對促進地方消費、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日益顯著。“美食+旅游”為地方帶來了大量的游客,“美食+體驗”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消費體驗,“美食+文化”擦亮了地方美食品牌,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中國餐飲業在提質增效、創新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新挑戰。例如,隨著餐飲市場的洗牌加劇,同質化問題日漸凸顯。楊柳表示,一些餐飲企業為了快速進入市場,選擇模仿行業內的成功模式,而不是投入資源進行創新和研發,導致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逐漸趨同;還有部分餐飲企業缺乏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入洞察,無法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同質化競爭亟待破局。
楊柳指出,餐飲業要加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及智能設備研發與應用,提高運營效率。促進供應鏈系統智能化,確保食材來源的可追溯性。推進餐飲數字化賦能,培育一批餐飲數字化示范企業。餐飲企業還應從多個維度努力,打造中餐國際品牌;強化餐飲技藝傳承,加大人才培養。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黨委委員牟宗慶從推動新型工業化的方向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數字技術賦能餐飲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大模型等數字技術賦能餐飲,為行業提供新業態、新模式、新體驗;二是推動餐飲行業設備智能化,加快全自動智能
炒菜機、智能煮面機、智能油炸爐、智能茶飲機、數智化餐廳、服務機器人等設備在餐飲業的推廣應用;三是推動餐飲業綠色低碳發展,健全綠色餐飲標準體系,加快形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與企業標準相互配套、相互補充的綠色餐飲標準體系;四是提高餐飲標準化程度,加快建立健全覆蓋食材采購、烹飪制作、餐飲服務、人員管理的企業標準體系。
牟宗慶表示,作為餐飲業“三高”之一的人力成本仍然是增速最高的部分,人力成本也是國內餐飲企業近年來發展過程中的難點和痛點,一方面餐飲企業人力成本加大,另一方面餐飲行業普遍面臨招人難的問題。據調查,90%餐廳處于缺工狀態,長期招不到人。牟宗慶表示,通過高端化的服務和產品可以提高顧客體驗,增加附加值,從而提高業績,緩解人力成本上漲的壓力。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如自動點餐系統、廚房自動化設備以及智能存儲管理,將減少對人力的依賴,從根本上減輕勞動力成本。
楊柳表示,隨著消費者對餐飲服務品質要求的日益提高,餐飲企業應注重開發和推廣低糖、低脂、高纖維等健康菜品,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要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從原料準入、供應鏈和末端監管方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此外,大力發展夜間餐飲、休閑餐飲、文旅主題餐飲、老年餐等,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廚”“名店”,助力打造地方特色餐飲品牌,促進餐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餐飲企業要積極作為,參與標準制定,積極搭建預制菜技術聯合開發平臺,不斷提升預制菜品質,確保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發展。
會上,商務部原副部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房愛卿就“創新賦能促消費,助力餐飲業高質量發展”,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院長侯兵就“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推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思考”,博納德商學院執行院長吳光弘就“餐飲數字化的新商業變革”等議題分別進行了主旨演講。大會同期還舉辦了以“餐飲人力資源的未來發展趨勢”為主題的圓桌論壇,與會嘉賓就數字化轉型大背景下,餐飲業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話題建言獻策,旨在探討如何解決合理化用工需求,吸引、培養并保留優秀人才,推進餐飲數字化賦能,完成人力資源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從而更好地助力餐飲業高質量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