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溫飽是國泰明安的根本條件之一,而糧食富足與糧食安全,則是實現溫飽的基礎。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這方面長期以來都有非常大的投入,一直以來都在堅持發展農業技術,通過現代技術構建現代農業供給體系,增加農產值,落實“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基本方針。并且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漸成長為了農業強國。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糧食增產上的成果不但對于我國有重要意義,對于世界糧食供給以及農業貿易也有重要意義。根據去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布的《2022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93億人面臨糧食危機或者存在糧食安全問題進一步惡化風險,而這個數據比2020年搞出了真正4000萬。世界糧食即便到了今天也還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供不應求。而中國則用了世界6.7%的土地面積,就養活了世界18%的人口,足以見得我國的農業實力。
但事實上,農業光有產值是不夠的,提升農業安全、糧食安全,尤其是提升糧食的儲存安全同樣是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中之重。
確保糧食安全不僅僅要從糧食生產考慮,更要從居民生活考慮。目前,得益于經濟發展,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明顯,整體飲食趨向豐富、多元。在這個背景下,除了要完善農業種植安全,還要提升儲糧安全以及糧食進出口安全。
而為了實現這些,大量的現代儀器開始被投入到農業生產以及農業貿易中。例如種植前通過環境檢測儀器對土壤的污染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土壤肥力,確保周邊水質環境,并根據相關結果系統的規劃種植計劃。農作物的選擇方面更是通過雜交等現代技術逐帶優化作物品種,提升農作物營養價值,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大米、土豆等可以充當主食的農作物。
而在種植期間除了對種植環境會進行長期監測外,現代農業儀器的使用也為農業種植提供了便利,借助科技設備,施肥澆水除蟲可以更加準時、定量的進行,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面臨的污染和蟲害威脅得到了迅速的降低。
最后到儲糧及銷售環節,冷鏈技術、視頻檢測技術、室內環境監測技術、溫濕度調控設備的投入也讓糧食儲備、運輸、銷售有了更“硬核”的技術保障。至于海光方面,每年大量的光譜、色譜、質譜類
分析儀器的采購,也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問題食品、物種侵入問題的出現。
此外,科技發展還不斷地為農業銷售帶去便利,尤其是如今互聯網消費與農產品結合的大背景下,從種植到消費,農業真正意義上給國民帶來了溫飽。
此外,隨著食品研發技術的推進,包括人造肉在內,一系列新興食品技術也刺激著現代食品業的發展。可以說,隨著科研技術在食品領域的投入,人們已經體會到了豐衣足食為現代生活帶來的利好。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