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嵊州市立足自身特色優勢,聚焦“擴中提低”,以“小吃大產業 萬民共創富”為主題,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錨定“一份小吃富一方民”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小吃全產業鏈激活城鄉融合新機制”省級試點項目為契機,打造具有嵊州辨識度的城鄉融合發展模式,全力推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目前,嵊州小吃從業者已超8萬人,全國門店達3萬余家,年產值超110億元。
一是“政府搭臺、民資唱戲”,培育經營主體。在小吃名鎮黃澤鎮建設“中國嵊州小吃城”,布局集小吃品嘗、速凍生產、產業電商為一體的小吃綜合體;在小吃食材生產大鎮崇仁鎮建設“農產品原材料產業園”,布局小吃原材料加工區;在“土心·月亮湖藝術灣”樂園、越劇小鎮、華堂古村等地建設“夜宵城”、“美食小鎮”“美食一條街”等,促進小吃與文旅融合發展。投資3600萬元助力企業年糕質量提升,達產后可年產優質年糕425萬公斤,成為我省規模最大的年糕生產加工基地。組建由國資控股的益嘉、越巷里等嵊州小吃餐飲管理公司,吸引民企、個體工商戶開設加盟連鎖店推廣嵊州小吃。目前已有連鎖店49家、經SC認證小吃速凍企業22家。
二是“政府買單、免費培訓”,提升農民技能。針對小吃從業者大部分源自于農村勞動力,就業途徑相對較狹窄等難題,嵊州采取“政府買單、免費培訓”模式,借助農民培訓學校開設嵊州小吃培訓班,專門設置小籠包制作、面點制作等培訓課程,以視聽、實操等方式開展培訓活動,目前已舉辦培訓197期,培養小吃中、高級技工和專門人才上萬余人,推薦就業8900余人。開展名品、名師、名店“三名工程”,目前已培育省級名點心22種、省級名師19名、名店13家。傾力打造嵊州小吃非遺傳承基地,目前共有18種小吃技藝被列入非遺名錄,12家企業被列入紹興市級以上老字號企業。
三是“政府擔保、融資助力”,化解資金難題。針對部分從業者資金困難難題,開辟信貸幫扶綠色通道,通過政府擔保、協會認定、銀行做大資金池、保險公司承接貸款保險方式,每年安排10億元信貸資金,為小吃行業提供普惠金融服務,附帶推出活期存款享受定期收益、“小吃貸”“農機貸”等專屬理財產品、貸款審批綠色通道、資金自動歸集等四大專屬權益,化解小吃從業者特別是低收入從業者的資金困難。創新設立“嵊農創”轉貸基金,有效緩解農戶及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生產經營性貸款轉貸難、轉貸貴的難題,截至目前,已受理轉貸基金超2萬筆,轉貸金額超40億元,比基金存放額放大了近415倍。嵊州市各金融機構已為1926戶小吃從業者提供貸款2.28億元。
四是“政府做媒、品質助力”,打響公用品牌。推出“嵊情家味”區域公用品牌,以1+1+3+N的模式,推動嵊州小吃走上品牌化道路,著力提升嵊州小吃的附加值。通過舉辦進滬進杭專場推介、產品品控提升、行業標準制訂和準入機制建設等一系列措施,著力提升嵊州小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實施嵊州小吃“雙百億”工程,發展以“小籠包、炒年糕、榨面”為代表的百余種小吃美食,形成以小吃產業撬動形成農村原輔料種養、生產加工、城鄉物流配送等大產業發展格局,聚力打造多層次“嵊州小吃”品牌,實現門店經營、速凍食品、線上線下全面發展,通過推進“小吃產業+”,使小吃與文商旅體產業深度融合,與廚具、竹編、茶葉等產業協同發展,實現城鄉一二三產業融合水平大提升。
嵊州市深耕小吃產業,構建“政府+協會+企業”等培養新模式,聚焦小吃經營、培訓、資金、品牌等多個領域的發展,不僅大大提升了農民綜合素質,還吸引了大量企業家、“農創客”等高素質人才投身小吃產業,并向鎮村下沉城市小吃人才、技術等優質資源,帶動“擴中提低”重點群體增收致富,推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走出了一條具有嵊州辨識度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