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消費力量的崛起催化鹵味賽道持續“升溫”,千億市場迎來群雄角逐的高光時刻。從大家熟知的絕味、周黑鴨、煌上煌等品牌,到主攻線上渠道的王小鹵走紅,再到近年來以鹵鵝為代表的鹵味新勢力影響力不斷提升,鹵味食品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加快產品創新的腳步,并不斷以新技術、新工藝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在此過程中,鹵鵝的出現相對而言有些不同凡響,今天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一細分品類近幾年有何發展變化。
鹵鵝是廣東潮汕的一道特色小吃,在廣東一帶,鹵鵝店可以說是遍布在大街小巷中,生意也十分紅火,但是放眼整個國內市場或者是鹵味賽道來說,鹵鵝的市場普及性并沒有那么高。曾有業內人士指出,鹵鵝制作工藝復雜,在標準化尚未達到一定水平的情況下,很難實現擴張,再加上鹵鵝價格不算便宜,口味又偏清淡等,都導致其很難從廣東地區走出去。
隨著鹵味市場規模突破三千億,各地鹵味與各個鹵制品品牌都鉚足了勁搶灘市場,廣東鹵鵝又將何去何從呢?加快推進標準化是這一產業給出的一個答案。
一方面,鹵鵝的標準化體現在加強職業技術人才培養上。自2019年以來,廣東開設了潮式鹵味制作、潮式風味菜烹飪等一批“粵菜師傅”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鹵鵝就是其中的一項。通過考核不僅意味著個人掌握了一門技術,早前根據政策規定,人們還能夠獲得1700元的補貼,于是廣東這兩年曾掀起一陣鹵鵝等職業能力考核的旋風。
其實更為關鍵的是,隨著近年來全國各地開起了越來越多的潮汕鹵鵝門店,大力培養專項技術人才,是促進鹵鵝制作工藝向標準化邁進,補齊鹵鵝制作人才缺口的重要手段。畢竟據介紹,制作鹵鵝所用的鹵水要用到二十多種主輔料,鹵制則要耗費三四個小時的時間,其中還要講究“三出三進”等工藝與火候的把握,設定統一的考核有利于盡可能地縮小人工制作間的差異,提升鹵鵝風味與品質的標準化。
另一方面,鹵鵝的標準化體現在工廠化加工的落地。鹵鵝可以劃歸到鹵味類別,同時其也屬于近年來處在“風口”的預制菜類別,通過工廠化的統一加工,開拓線上線下雙線市場、走向海內外,是近年來鹵鵝產業發展額一大亮點。
據悉,源自廣州的物只鹵鵝作為近年快速成長起來的鹵味連鎖品牌,在2021年門店數量突破了200家,同年其汕頭工廠正式投產。為了確保鹵鵝在工廠化加工中的口味標準化問題,該品牌既邀請到粵菜大廚來把關,也通過食品工程師來將鹵鵝制作工藝與流程進行標準制定,并配套整個“中央廚房”加工模式,推動鹵鵝生產實現穩定的標準化、工業化轉化。
瞄準產品標準化的提升與供應鏈的搭建與不斷完善,物只鹵鵝對未來的展望是將門店數量繼續提升至1500家。在鹵味賽道擴增中,不可否認標準化與供應鏈將發揮出很大的力量,我們也期待看到越來越多新產品、高質量的產品出現。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