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水果市場在穩步發展中已經出現飽和狀態,那么鮮切水果可以說正在打開新局面,這也是有需求的地方就會有市場導向下的結果。然而,鮮切水果長期以來還是受到不少消費者詬病,再加上前幾天一品牌被曝出使用變質水果做果切的事件,更是將鮮切水果推至風口浪尖。對此,行業的快速發展中還是得做好這幾點。
現如今,在線上線下雙渠道,直接購買分切好的水果已經成了消費者的一大選擇。尤其是打開線上購物平臺的果蔬類別時,不僅能看到有果切系列產品被推薦在頁面頂部,單是看水果銷售門店也能找到不少專做果切,或是在商品欄有細分出果切類目的商鋪,它們的訂單量還不小。誠然,所謂果切,就是在門店完成了去皮、分切、包裝的水果產品,開蓋即食的消費體驗很好地滿足了人們對健康營養與便捷的雙重需求,受歡迎屬于意料之中。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卻是兩極化的評價——有消費者認為鮮切水果很方便,也有消費者認為鮮切水果可能存在加工衛生環境不過關、用做果切的水果品質不佳等問題。而5月6日,一水果品牌旗下連鎖店被曝出將隔夜甚至是發酵出酒味的蜜瓜做果切后,可以說成為果切市場的一個引子,引起廣泛的討論和質疑。隨后,5月7日該品牌就此事道歉,5月8日,上海消保委直接點名,稱“品牌不能一味追求擴張速度,而疏于對加盟店的管理和監督”。
對于食品行業來說,食品質量安全始終是繞不開的重要話題。所以在果切產品消費一路增長,在水果消費中的占比份額已經攀升至50%以上,并有研究認為到2025年這一市場規模或將增至3萬億元的情況下,鮮切水果領域其實還是面臨著很多需要突破的難點。
首先,鮮切水果在原料選擇上還是應該遵循同整果一樣的原則。在水果消費中,無論是整果還是果切,它們只是在售賣形式上有所區別,品質上不應該有差異,更不應該成為商家以次充好和“鉆空子”的途徑。對此,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相應門店的監管,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檢、快檢等手段,護航食品安全;從事果切售賣的品牌、門店等主體也應當提升自律意識,強化自身在原料選擇等方面的規范化管理。
其次,面向果切切分、貯存、配送等環節的食品安全與衛生情況也需要加強管理。新鮮水果在加工過程中,工作人員、加工器具等都有可能影響到鮮切水果品質,因而工作人員應當按照規定佩戴口罩、手套,盡量避免產生污染,所用的刀具、砧板等器具也要及時清潔,所用的
包裝材料等也要合理放置,避免出現二次污染。
最后,一個行業的發展其實還是離不開標準化。針對鮮切水果這一新業態,加快制定相關的制作服務規范、生產許可準則等規定、標準或是法律法規,將促使生產商家有標可參,也將通過明確的規章制度帶動生產商家從源頭規范自身的生產行為。同時,一系列標準、制度的形成,也將為市場監管落到實處提供理論支撐。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