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3D打印這項被認為先進而又很“神奇”的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以及日常生活中,3D打印技術下游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寬。目前,3D打印已覆蓋了制造、醫療、教育、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3D打印機能夠打印培養肉、咀嚼片以及心肌組織、電動汽車和任意色彩形狀產品等等。
3D打印“培養肉”
近日,日本大阪大學和島津制作所宣布,將共同研發利用3D打印機制造類似雪花牛肉的“培養肉”技術。據介紹,該3D打印技術,能夠制造不同的生物組織,如血管、脂肪、肌肉等,之后將它們捆綁成纖維狀,以接近真實的肉類結構。
以前,3D打印技術得到的多是用瘦肉纖維制成的肉糜,外觀、口感都不如真肉。現今,隨著3D打印技術的深入研究與應用,已經能夠還原類似和牛的雪花紋,并可調整脂肪與瘦肉的比例。有業內人士稱,“人造肉”、“培養肉”今后將有助于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糧食短缺,以及減少畜牧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3D打印“咀嚼片”
我們常聽到3D打印一些產品,但目前很少看到與膳食補充劑和口腔護理相關的技術。據悉,英國3D打印個性化維生素補充劑制造商Nourish3D與口腔保健領域的世界領導者高露潔合作,推出創新的新型3D打印咀嚼片(漱口水替代品),能夠隨身攜帶,讓人們可隨時隨地進行口腔衛生護理。
3D打印“心肌組織”
心臟結構的復雜性,遠超人們的想象。心臟,可以說是人體中結構非常復雜、精密的器官之一。3D打印一顆心臟,有“血”(毛細血管網絡)有“肉”(心肌細胞),有規律搏動,在體外還能存活高達6個月?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王秀杰團隊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王昌凌團隊、清華大學教授劉永進團隊日前聯合攻關,創造性地將六軸機器人改造成生物3D打印機,并打印出具有毛細血管網絡、能夠在體外存活并維持搏動超過6個月的心肌組織,該組織上面的細胞存活率和人工操作相同,都有98%。
具體來看,科研人員借助六軸機器人改造而成的新型生物3D打印機和特殊的細胞打印方法,突破了傳統3D打印的平層局限,在復雜血管支架上打印出了具有正常細胞周期和功能的“心肌組織”。同傳統的笛卡爾生物打印機和電磁式細胞噴射打印機相比,這種3D打印機還不會對細胞造成機械損傷。
3D打印任意色彩形狀產品
3D打印能夠從單色變為全彩色、漸變色、突變色,只要你能想到的顏色它都有,可以制造出任意顏色和形狀的物品。日前,陜西西安理工大學7名大學生,花3年做上千次色彩實驗,研發出全彩色3D打印機,其能夠打印出任意色彩任意形狀的產品,市面上還沒有類似功能的打印機。
據筆者了解,3D打印機連著電腦,五種顏色的原材料通過色彩軟件的輸入編輯,讓原材料按照軟件設計的比重進行自動輸出,由電機控制板進行操控,打印頭自動輸出漸變色的彩色小花瓶。另外,由于機器不用切換打印頭,打印出來的顏色變化過渡更為自然,能夠實現漸變色彩和突變色彩兩種模式的打印功能。
3D打印定制化電動汽車
近日,XEVYOYO與俊宸(山東)商貿集團在合肥新站高新區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5000臺應用了3D打印技術的城市出行智能電動汽車將投入山東市場。據了解,XEVYOYO合肥增材制造中心一期主要分兩部分組成:3D打印設備生產線和試制車間,增材制造中心一期將實現月產1000套定制化車身零件生產,滿足2022年度定制化銷售目標。
3D打印動物“假肢”
據說,來自波蘭的獸醫學生利用3D打印技術,以創建數字三維模型,為其量身定制假肢,用于一直前爪受傷的寵物狗。還有南佛羅里達大學的醫學專家利用CT掃描數據,再通過3D打印拯救了一只癌變的雌性印度犀鳥。再如,來自南非的金剛鸚鵡在與同類的戰斗中損傷了喙。就此,工作人員根據殘損的喙做了三維模型,然后3D打印了尼龍材質的假喙原型。
3D打印技術同人工智能、物聯網、基因測序等一起被譽為21世紀改變人類生活的前沿技術,并且國家層面也對3D打印行業的發展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未來,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發展,相信將會有更多的3D打印產品出現在大眾視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