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作為環保領域“1+N”中的“1”,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環保工作都將圍繞這份總綱領進行,其中的每一句話都是重點。比如,在藍天保衛戰部分,加大惡臭異味治理力度,此次就被單獨提了出來。
其實在近幾年,根據生態環境部統計,惡臭/異味擾民都是投訴最強烈的環境問題之一,不過受限于重污染天氣、垃圾圍城等問題還未解決,一直沒被重點“關照”。
2018-2020年,生態環境舉報平臺就接到15.1萬、11.1萬、9.8萬件惡臭有關投訴,雖然有逐年減少的趨勢,但在全部投訴件中占21.5%、20.8%和22.1%,比例不降反升,可見公眾對治理惡臭問題的需求有多迫切。
現階段,環保領域頂層文件下發,也釋放出一個信號,那就是惡臭異味治理工作將正式提上日程了。
惡臭問題從哪里來?據資料分析,目前因惡臭問題被投訴最多的行業依次是垃圾處理、畜牧業、化工、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餐飲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制品業、 農副食品加工業、汽修業和醫藥制造業。
除畜牧業、餐飲業有明顯上升外,其他行業投訴件數和占比均呈下降趨勢,推測與近年VOCs控制要求不斷加嚴有關。
其中垃圾處理投訴件平均占比最多,尤其在夏季,主要由垃圾堆放、垃圾填埋產生。而畜牧業惡臭污染主要來源于畜禽糞污,其中小規模養殖場和散養戶投訴居多,由于收儲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密閉性不夠,惡臭物質體容易逸散,處理不及時就會導致污染。餐飲業主要是油煙問題,具有點多面廣的特點,集中整治難度較大,與居民生活關系又比較密切。
因此,惡臭問題想要治本,還得從這些重點行業切入,在配套政策、標準出臺的同時,也需要市場提供更為有效的治理手段。
監測先行,找到癥結所在。現行《惡臭污染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對環境空氣及各類惡臭污染源(包括水域)等排放的惡臭污染監測進行了規定。
惡臭治理一般采用掩蔽法、水洗法、吸附法、蓄熱燃燒法、催化燃燒法、冷凝法、生物法、等離子體法等,或多元組合使用,效果相較此前單一治理方案已有較大提升。
但是,惡臭問題發現還是依賴公眾投訴,加上惡臭排放不定時、難鎖定,導致溯源工作難以開展,所以現階段仍要完善監測體系建設,實現精準、全天候管控。
簡單來說,惡臭問題成因很多,治理方法也不完全相同,通過監測等手段,除能及時發現惡臭逸散點,還能“定點消滅”。
早在去年,就有預測說,隨著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細分領域,惡臭治理、監測市場有望達到千億級,而此次環保總綱領再提惡臭治理,這樣的預測未必不能成真。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