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充分挖掘本土優勢培育一村一品,激發產業發展潛力與動力,走出差異化的發展道路,是近年來我國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下浦鄭村作為遠近聞名的“米面村”,近年來也加快米面生產的自動機、機械化步伐,并通過強化產學研合作,帶動地方群眾增收致富。
大米除了蒸煮后用作主食,以其為原料制成的米面等衍生品同樣在江浙一帶地區的餐桌上具有一定地位。據悉,米面是出自浙江臺州的地方特產,經磨漿、壓漿、搓果、蒸制、搓軟、成型、復蒸、松絲、晾干等工序后得到,其形態細如發絲、通透晶瑩,口感柔軟爽滑、米香味足,無論煮制還是炒制都不易煮爛或粘連,與大家常見的米線、米粉均有所區別。
對于不少浙江地區的居民來說,來上一碗稀飯搭配炒米面或是澆頭米面,亦或是將炒米面裹到雞蛋煎餅中等等,一份地道、豐富的早餐就誕生了。在長年累月的口味沉淀之間,臺州米面幾乎已經成為帶有地方印記的美味,并在臺州附近省市具有一定的銷售市場,一方產業也就由此發展起來,并在百年發展中歷久彌新。
位于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高橋街道的下浦鄭村就已有上百年的米面生產史,素有“米面村”的美譽,據說該村產出的米面總量占到整個臺州米面市場的六成左右,可謂是其中主力軍。但無論是近年來食品消費選擇多元化,還是當地米面生產以家庭式的分散型小作坊為主,傳統工藝的繁瑣、難以復刻性等,都使得米面產業效率、效益和品牌效應都不算高,在新時期發展中面臨不小的考驗,有針對性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是近些年該村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以米面產業為主的下浦鄭村要想扭轉困境,走向規模化、集約化、自動化生產是必由之路。據了解,早前米面村先是通過打造集中加工點整合生產資源,隨著該村米面產業被列入省級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配置有十個生產車間與米面加工設備的米面產業園區更進一步吸引了十余家加工作坊入駐,在磨漿設備、成型設備、
干燥設備等加持下,自動化半自動化的加工模式使米面產量與品質一同提升,據悉僅去年下浦鄭村整合后的米面加工點產量就達到1100多萬斤。
另一方面,在下浦鄭村加速推進米面產業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產學研深入融合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兩年,下浦鄭村攜手浙江工業大學食品學院共同為米面產業出謀劃策,編制米面食品相關標準、根據市場需求創新開發七彩米面、加強在米面生產技術上的指導、以打造統一包裝打響產業品牌等等,都在為臺州米面產業轉型升級增色。
現如今,下浦鄭村米面生產設備、生產基地的引入與搭建仍在繼續,米面文化展示館、米面特色小鎮等三產融合的發展也在不斷深入,傳統米面產業已經逐步突破單一產業結構的限制,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寬闊。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