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鄭州某食品公司生產的辣條被檢出不合格。辣條是以小麥粉或其他谷物、豆類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一種食品,作為一種零食,在我國有著很大的消費基礎。辣條雖好吃,但也時常伴隨著“不衛生”、“臟亂差”等標簽出現。我國辣條產業要想改善這一消費認知,還需建立起自動化生產線來保障食品安全。
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有種別具一格的文化,也就是近年來意外走紅的大眾零食——辣條。作為一種休閑零食,得益于行業的監管力度增大和辣條成功的網絡營銷模式,辣條的產業規模正在逐年擴大。數據顯示,我國辣條銷售規模從2009年的170億元達到2018年的600億元,行業每年保持30%以上同比增長。
但是,在辣條產業內,仍有不少企業采用“小作坊式”生產,食品質量安全不過關。而若是食品質量安全出現問題,對企業的影響勢必是弊大于利。因此,對于生產企業而言,還需利用自動化加工設備來取代人工生產,促使生產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防范食品安全問題。
目前,食品加工設備研發應用為辣條生產提供了強大的生產助力。據悉,一條辣條自動生產線,包括面粉
膨化設備、切段設備、震動送料設備、調味品送料設備、混合設備、稱重設備、辣條包裝設備等等。自動化產線能夠實現高效率生產,還能減少企業的人工成本,降低人工對食品的污染概率。
對于大規模的辣條生產企業來說,想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生產力的方法還需依靠技術。通過引進自動化、智能化技術,來實現自動化生產。并且,在技術人員的努力下,生產設備的性能越來越強大,智能自動控制、數字化、網絡化控制技術、傳感技術等應到食品機械中,功能模塊日漸完善,智能化趨勢明顯,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產出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對于辣條產業的監管不斷加嚴。去年年底,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公告中明確表示,對辣條類食品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生產企業要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相關要求,改進生產工藝,改善產品配方,制定食品企業標準,降低調味面制品中鹽、脂肪、糖含量,不得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這等于給辣條生產企業上了“緊箍咒”,企業要按標準進行生產,同時要改進生產工藝。利用自動化設備簡化生產管理、增強生產技術和生產服務,更好地適應連續性,并行性,比例性和平衡性的要求,實現快速交付高生產率,高需求的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辣條具有草根性、民族性及原創性,是傳統食品工業化的具體體現。而我國辣條企業要想推進行業發展,關鍵是擰緊生產鏈條。通過引入自動化設備實現流水線生產,降低人工參與度,終結行業亂象,推動行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