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中國玉米產業大會在大連召開,與會人士共同探討了新形勢下玉米產業如何利用衍生品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近幾年,我國玉米價格有所回歸,但貿易摩擦、非洲豬瘟等因素仍對玉米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玉米深加工等形式有助于行業結構調整,提高行業抗風險能力,保持市場穩定發展,同時也加速了玉米深加工設備市場的成長。
傳統的玉米加工以飼料加工為主,單一的加工形式使得玉米市場規避風險能力較低,尤其是如今生豬市場低落,給玉米產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提高玉米深加工能力,豐富玉米的衍生產業鏈能促進玉米市場的高質量發展,為產業內企業規避市場風險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隨著食品科技的發展,我國玉米深加工產品日益豐富。除了飼料,還出現了玉米蛋白粉、變性淀粉、淀粉糖、玉米油、食用酒精、谷氨酸、賴氨酸、木糖醇等品種。如今,玉米加工衍生出的高附加值產品受到很多消費者的歡迎,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到2018年9月底,復產、擴產或新建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包括酒精、淀粉、添加劑)產增增至9990萬噸,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加2000萬噸。相關機構預測,2019年玉米深加工產量將在此基礎上增加近3000萬噸。
現今,我國玉米深加工技術和設備都在不斷發展,但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著加工技術落后、加工成本高、加工效率低等問題。例如國內大多數企業的深加工產品都局限在生產濃縮玉米漿、螺旋榨取玉米油等附加值降低的產品,而一些發達國家則從玉米中提取谷氨酸、賴氨酸等,實現了翻倍的經濟效益。
再例如占了我國玉米深加工產業結構近六成的玉米淀粉,我國玉米淀粉加工企業的原料利用率在92%左右,而一些發達國家則達到了99%以上,不僅利用率高,淀粉種類也非常豐富。不難發現,目前我國玉米深加工設備還有很長一段創新路要走。
對此,玉米深加工設備制造商在生產設備時,不僅要注重設備的表面設計和結構,更要提升設備的內在質量、產品性能和技術指標。加工技術也要從簡單的物理加工向生物、化工技術加工轉變,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
除了提高加工技術水平,相關設備制造商還需著力提升設備智能化水平。如今,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制造業中,智能化設備能極大地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減少人工參與度,提高原料的加工利用率。因此,發展智能型玉米加工設備也是企業創新的關鍵點之一。
玉米深加工作為相關企業規避市場風險的手段之一,其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這也為玉米深加工市場帶來利好。市場大則意味著競爭也大,如今市場上相關設備制造商增多,規模不斷擴大。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玉米深加工設備制造商應從實際出發,創新加工技術的同時提升設備智能水平,滿足加工市場需求,從而推動玉米深加工市場的前進。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