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曰糧,止居曰食”,糧食是國家的根本,也是維護社會穩定重要支柱。為了加快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近兩年我國大力推進糧食生產機械化進程,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也為我國糧食加工設備市場帶來利好。那么,如今我國的糧食加工設備有了哪些新發展?又有哪些困境亟待解決呢?
隨著我國對糧食加工設備選型、定型的標準化以及國外先進糧食加工技術的引進和消化,我國的糧機制造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現在建立了門類比較齊全的糧油加工裝備工業體。根據不同糧食的不同特性和加工要求,如今市面上有種子加工處理設備、谷物
干燥設備、磨面機、油料加工機械、棉花加工機械、麻類剝制機械、制淀粉設備等等。
目前我國糧機設備主要以傳統設計為主,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偏重于結構和零件的升級。在一些關鍵設備的制造中,一些制造企業也開向智能化、大型化發展。國內專用粉、大米、玉米、植物油等加工領域核心設備的智能化控制有了很大的發展,從單機到成套系統、從手工到智能化,不少企業開始有計劃地升級改造,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雖然我國的糧食加工設備于近幾年取得了可喜的發展態勢,但與國外的糧機制造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生產化產品這方面。這主要是因為國內糧機制造業缺乏統一、嚴格的生產標準,很多企業對新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小,只一昧模仿國外的技術和設備。
糧機制造企業要想突破這一困境,還應通過生產化產品來打破目前的行業瓶頸。制造化產品首先就需要嚴格管理設備生產的流程,采用先進的電子制造技術,如數控車床、數控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機和噴涂流水線等,確保設備生產過程的穩定。并通過設備成套化和規模化生產,提高我國的糧食加工機械制造水平,縮短我國的糧食加工機械和先進水平的差距。
此外,生產化設備還需要企業提高糧機制造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在基礎科學方面的研發投入,優化糧油加工設備的數字化設計、材料、機理及生產工藝等,提高設備產能。此外,還可通過引入智能機器人和物聯網技術,實現糧食智能烘干、智能倉儲、智能加工等等。
如今我國的糧機市場呈穩定快速發展狀態,但激烈的市場競爭也隨之而來,糧機制造商要想突破重圍,首先就要進行自主創新,加快設備升級換代,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糧食加工成套設備,打破糧油加工設備穩定性和可靠性低、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局面。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