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設置標準
及管理技術指引(3.0版)
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部門職責
(一)總體原則
區防小組統籌設置本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并在區級層面建立人員、物資協調機制和工作流程,明確各部門職能。
(二)各方責任 133,725,321,30
1.街鄉政府職責
(1)配合區防控小組做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生活用品保障和后勤、安保人員的防護用品配備等工作。
(2)配合區防控小組做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出入口的人員登記排查工作,確保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安全穩定。
(3)負責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出入口設置洗消站,對出入車輛進行清洗消毒。
(4)所在街負責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治安工作。
2.區衛生健康委職責
(1)區衛生健康委負責對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驗收確認工作。
(2)區衛生健康委負責醫務人員和被觀察對象各類防護用品的配備。
3.區疾控中心職責
(1)按照區衛生健康委的要求向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下達接收醫學觀察對象的指令,并提供醫學觀察對象的信息。
(2)指導鄉鎮衛生院開展醫學觀察和所有醫學觀察點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
(3)負責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數據統計和信息報送。
4.鄉鎮衛生院職責
(1)負責確認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象的信息,并按要求接收。
(2)負責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象每日健康觀察和信息報送。
(3)負責監督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象隔離措施的落實。
5.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經營單位的職責
(1)保障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各種生活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轉。
(2)按要求配合街鄉政府在隔離區設置廢棄物集中收儲點,并配備所需的廢棄物處置設施。
(3)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經營單位應保障廂式電梯換氣扇、地下車庫、通風系統運轉正常,符合隔離點氣流組織要求。
(4)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經營單位的物業部門負責所有垃圾的清運處置工作。人員不足情況下,由街鄉政府統一調配。
二、組織架構
在集中觀察點設立臨時辦公室,下設五個工作組:防控消毒組、健康觀察組、信息聯絡組、安全保衛組、后勤保障組。可由街道政府、醫療衛生機構、安保、服務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或單位負責人人員組成。要準備第二梯隊,作為替換。
三、設置隔離點的衛生學
樓頂污水管道廢氣消毒除菌裝置 153,550,045,79
(一)選址
1.交通方便,具有較完備的城市基礎設施;
2.環境應安靜,遠離污染源及易燃、易爆產品生產、儲存區域及存在衛生污染風險的生產加工區域。
3.遠離人口密集居住與活動區域,并處于本區域當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二)平面布局
1.隔離點內要合理進行功能分區:
(1)清潔區:工作人員的一般活動區域;
(2)半污染區:為醫務人員進行相關診療的工作輔助區域,位于清潔區和污染區之間;
(3)污染區:隔離觀察者起居及活動治療診斷限制在此區域,同時還包括衛生間、污物間、洗消間等;
2.出入口不應少于兩處,附近應設有救護車沖洗消毒的場地。
3.應保證廂式電梯換氣扇、地下車庫、通風系統運轉正常,符合隔離點的氣流組織要求。
(三)通風系統
1.隔離點的通風必須保證氣流沿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室外的順向流動。
2.采用自然通風方式時,必要時需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以加強室內空氣流動。
3.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時,新風口應設置在室外空氣清潔點,低于排風口,且不能發生短路。
(1)須采用全新風運行,每天空調啟用前或關停后多運行1小時;
(2)應裝有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并有效運行;
(3)風機盤管加新風的空調系統,須確保各房間獨立通風;
(4)開放式冷卻塔、過濾器、風口、空氣處理機組、表冷器、加熱(濕)器、冷凝水托盤等設備和部件,應每周清洗、消毒或更換。
(四)隔離點廢棄物處置
1.每個房間分別在衛生間和生活區各放置一個垃圾桶,并要求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象在桶內均套上醫療廢物包裝袋,每次清理垃圾時要求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象首先將醫療廢物包裝袋袋口扎緊封口,放置于房間門口,由工作人員統一清理。
2.工作人員在清理廢棄物時,應佩戴科研、穿一次性、戴一次性手套等防護用品。發現醫療廢物包裝袋封閉不嚴或有破損的,可用預先配制好的1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配制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噴灑于封口處或破損處,再外加一層醫療廢物包裝袋重新套裝封口。
3.工作人員一次性防護用品按照醫療廢棄物處理。每次脫下消毒后放入醫療垃圾專用袋扎緊袋口,裝入醫療廢棄物垃圾桶。工作人員收集完畢后做好個人的清潔,并用含酒精速干洗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
4.所有垃圾均應按照《》(京環發[2020]1號)進行處置。
(五)廁所
每次使用沖水后,立即消毒,單人隔離使用的廁所,每天消毒一次。便池及周邊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配制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24份水)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廁所內的表面以消毒手經常接觸的表面為主,如門把手、水龍頭等,可用有效氯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配制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后清水擦拭干凈。
(六)日用物品
拖布和抹布等衛生用具應按照房間分區專用,使用后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舉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配制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進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存放。
物品、家具表面等可能被污染的表面每天消毒2次,受到唾液、痰液等污染,應隨時消毒。消毒時可用有效氯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后清水擦拭干凈。
(七)食飲具
餐具煮沸消毒15分鐘,也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15分鐘后,再用清水洗凈。
(八)地面和可能被污染的墻壁等表面
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噴灑消毒,消毒作用時間不少于30分鐘。
四、工作流程
(一)接收工作程序
1.聯系:信息聯絡組與隔離點設置部門聯系,確認擬接收人員名單及相關情況,后勤保障組、安全保衛組提前做好接收準備。
2.接洽:健康觀察組與轉運工作人員接洽,核對接收人員基本信息。
3.核實:健康觀察組和安全保衛組共同核實集中觀察人員基本信息,填寫《集中觀察人員信息一覽表》。
4.錄入:信息聯絡組將《集中觀察人員信息一覽表》錄入電腦,并按規定上報。
5.確認:信息聯絡組與疾控中心溝通,確定集中觀察對應的病例或疫情形勢,初步確定解除集中觀察時間。
6.建卡:健康觀察組給每個集中觀察人員建立《集中觀察人員健康監測卡》。
7.匯總:信息聯絡組及時匯總情況上報有關部門,并存檔備查。
(二)健康觀察工作程序
1.健康觀察組每日至少2次詢問集中觀察人員健康狀況,并測量體溫,寫入《集中觀察人員健康監測卡》。
2.健康觀察組如果發現集中觀察人員健康異常,立即進入轉診程序。
3.信息聯絡組匯總當日集中觀察人員健康動態,填寫《每日匯總表》,上報有關部門。
(三)解除觀察工作程序
集中觀察期滿當天,經健康觀察組確認集中觀察人員無相關癥狀,小組共同討論確認,符合解除條件,并與疾控中心核實,出具《集中觀察證明》或《解除集中觀察通知書》或《溫馨健康提示卡》,通知集中觀察人員解除集中觀察。通知安全保衛組做好解除集中觀察人員身份核查、負責交通疏導,保障解除人員迅速離開集中觀察點。
五、個人防護要求
集中觀察點的管理人員應穿戴一次性工作帽、科研、工作服、一次性手套,與被隔離對象保持1米以上距離。如轉運病人或因其他工作需要與被隔離對象近距離接觸時,應佩戴N95口罩。采樣、流行病學調查等其他工作防護標準參照《》。
保潔或消毒人員在配制消毒液時,應穿戴醫、乳膠手套、護目鏡或防護面屏、工作服等。
所有人員工作后應注意洗手和消毒。
六、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樓頂污水管道廢氣消毒除菌裝置
1.適用人群為密切接觸者和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員。
2.所有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象原則上應單獨房間居住,房間內應張貼或擺放“七步洗手法”等健康指引的宣傳資料。
3.所有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象在觀察期間應避免與其他觀察對象接觸。原則上要求集中觀察對象在房間內單獨就餐。
4.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象如有明確發熱病人接觸史或者污染環境暴露史應單間居住,不同來源地、無共同旅行、居住史的人員建議單間居住,其他人員可以根據集中觀察點情況安排居住。
5.除工作人員外,嚴格限制人員進出,統一進行管理。
6.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象隨時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集中觀察點內公共區域的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區域返回、飯前便后要及時洗手,保持手衛生。
7.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象在集中觀察點公共區域內活動時,應佩戴一次性使用,并確保彼此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
8.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象應保持良好衛生和健康習慣。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肘部衣服遮住口鼻。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于垃圾箱內